衍生产品

欧阳日辉

2018-04-25 22:40:17  浏览:110  来源:投融网

人物简介
  欧阳日辉,男,1973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

欧阳日辉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的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经历
  1996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史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财政学研究。2007年加入中国专家学者协会。1999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曾任该社教育出版中心副主任;2006年就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研究领域
  制度经济学、宏观调控、财政学、期货市场。研究成果
  曾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近十项,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代表作:《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所有制改革攻坚》;《十六大之后:关注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副主编;《拿什么“赌”明天:信用与现代消费》;《宏观经济与金融分析》;《入世后:再论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解决:中国再度面临的紧要问题》;《焦点: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十大问题》。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作品介绍

基本信息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
  作者:欧阳日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7536675216
  上架时间:2006-3-29
  出版日期:2006 年2月
  开本:32
  页码:373 版次:1-1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变迁进行系统研究、完整表述,构建制度供给-需求模型和成本-收益模型,利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变迁。本书对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期货市场是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案例。从制度供给和需求来看,中国期货市场是政府经济改革的需要,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部门出于利益驱动、官员为了政绩,对兴办期货市场积极性很高。在期货市场建立之初,组织成本和摩擦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清理整顿过程中,组织成本中的相当部分形成沉没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缘故,政府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些因素。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之初,利益集团实现了部分潜在利润,但是,由于在期货交易所的性质、市场定位、品种选择、企业需求与政府初衷等方面存在初始选择偏差,期货市场陷入了一种低效率甚至锁定的境界。本书对中国和美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制度创新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永恒动力的结论。...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十年如一日,专注专业:企业投融资、IPO上市咨询辅助、定增、供股、发债、并购、重组、买卖壳资源、财经公关等业务,一站式金融机构及业务对接平台。

    投融资俱乐部,入驻120万+ 机构会员,会员可发布及对接投融资需求、筛选优质项目、企业上市辅导、兼并收购等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