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均衡
2018-04-25 22:33:19 浏览:88 来源:投融网
特征 货币供求均衡货币均衡有如下特征:
一是货币均衡是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基本适应,而不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数量上的相等;
二是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并不要求在某一个时点上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完全相适应,它承认短期内货币供求不一致状态,但长期内货币供求之间应大体上是相互适应的。
三是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平衡状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货币收入的运动制约或反映着社会生产的全过程,货币收支把整个经济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状况必然要通过货币的均衡状况反映出来。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与社会总需求 货币供求均衡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联系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任何需求的实现,都必须支付货币,如果没有货币的支付,没有实际的购买,社会基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不能实现。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一般说,首先是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但是,货币供应量变动以后,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资产偏好和行为,即货币持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以后,人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增加。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是把这些增加的货币用于消费或投资,而是全部用于窖藏,则对社会总需求不会产生影响,因为,这些增加的货币量井没有形成现实的追加购买支出,所以对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以后,人们不是将这些增加的货币用于窖藏,而是用于增加对投资品的购买,从而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区别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是紧密相联,但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其区别是: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二者在质上是不同的。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一个时点的货币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此外,在货币供给量中,既含有潜在货币,也含有流动性货币,而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的货币。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量上也是不一致的。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既会引起流通中的货币量变动,也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社会总需求量是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的,而货币供给量则是由流通性货币与潜在性货币两部分构成的。因此,一定量的货币供给增加以后是否会引起社会总需求量增加以及增加的幅度为多大,则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货币供给量中潜在性货币与流通性货币的比例;其二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情况。一般说来,流通性货币所占的比重大,流通速度加快,社会总需求量增加。所以,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量上往往是不相同的。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时间上也是不一致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一般要经过6—9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而引起实际经济的变动,则需18个月左右的时间。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近几年的实际也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别的。
与货币需求 货币供求均衡在研究货币供求关系问题上,货币需求的数量在现实中并不能直接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这是很难界定的。这是因为,其一,社会经济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且这种需求也是随客观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再多的货币都会被流通所吸收,因此,不管社会的货币需求状况如何,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始终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货币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不管社会的货币需求状况如何,全社会所持有的货币的名义数量既不可能超过现在的货币供应量,也不可能少于这个量,二者名义上始终是相等的。但是,这种名义上的货币供求均衡关系,并不一定就是实际的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因为,从社会的角度看,名义货币总量并不一定就代表了社会经济过程所要求的货币需要量。名义货币量可以反映出三种动态趋势,即:
Ms=Md,即价格稳定,预期的短缺趋于稳定,国民收入增加。
Ms<Md,即物价上涨,预期的短缺增加,名义国民收入增加,而实际国民收入增加受阻,或增幅下降。
Ms>Md,即物价下跌或趋于稳定,预期的短缺消失,企业库存增加,商品销售不畅。国民收入下降,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分析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仅从名义的货币供求状况是难作出判断的,必须深入分析实际的经济过程,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的变动会引起另一方面的相应变动。当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时,如果不增加货币供应,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社会的总需求减少,生产下滑,总供给减少。由于商品供给的减少,致使货币需求量减少,最终使货币供求在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得以均衡。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放松即增加货币供应的方针,以满足经济运行对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促使生产持续发展,货币供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会得以均衡。当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典型的情况是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有生产潜力可挖,需求增加和物价上涨,可以刺激生产的发展,即在物价上涨的同时,产出增加,从而导致实际的货币需求增加,使货币供求恢复均衡。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潜力在现有条件下已挖尽,这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收缩银根的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从而致使货币供求趋于均衡。
总之,货币供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可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联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桥梁和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判别 货币供求均衡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社会产品的生产、流转和分配的大部分都是通过计划进行直接管理的,市场机制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并常常以扭曲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货币供求是否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均衡,很难从价格信号上得到反映,当然也不是毫无反映。在严格的计划价格管理条件下,价格作为社会总供求矛盾的反映信号只能在集市贸易价格、“黑市”价格以及它们与官定牌价之间的价差上得到表现:但当时集市贸易和黑市规模很小,不太能说明问题。另外,生产资料的变相涨价曾是突出的问题,但涨价幅度很难度量。
当时,主要用数量信号来判别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状况。人们重视的数量信号主要有以下几个:
分析待销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格总额与同期货币购买力之间差额的大小。经验表明,在社会总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的那些年份,以其最大的供求差距作为供求平衡与不平衡的临界差距是可取的。在这个差距内,有可能保持基本平衡;超过这个差距,则有不平衡的危险。
分析物资库存的增减变动状况。对任何经济体系来说,物资库存都是一个供求矛盾的调节器和缓冲器。无论是生产资料库存还是消费性商品库存,其规模和增减变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人们发现,当流通中现金存量与同期商业库存之比是1:5 左右时,市场商品供求关系正常;若出现大幅度偏离,往往意味着消费品供求关系的失衡。
分析货币购买力有可能推迟或提前实现的数量有多大。把这一估量与对物资储备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即可得出调节商品供求矛盾的最大可能量。把可动用的物资储备数量与可推迟实现的货币购买力数量加在一起,可视为能够使供不应求矛盾缩小的幅度。
根据某些重要比例关系的经验数据做事前判断。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和影响最大的说法是“二、三、四”理论,所谓,‘二、三、四”是指:积累占国民收入的20%左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30%左右,基建拨款占财政支出的40%左右,实际考察,中国实行传统体制的年份中,凡是严重偏离“二、三、四”的年份,国民经济发展就不正常;大体与“二、三、四”规律吻合的年份,社会总供求关系及经济建设速度则比较均衡和理想。
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考虑同时考察价格信号作为经济是否均衡和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指标。作为反映信号,价格波动在短期内是供求关系变化的灵敏指示器。从长时期考察,物价变动趋势则反映了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发取向。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
专业的企业上市孵化器,
助力专精特新,赋能细分行业独角兽。
财务税务:代理记账 财务规划 税务筹划
法律合规:公司合规 法律纠纷 ipo上市法务
知识产权:注册商标 专利申请 品牌策划
数字智能:网站建设 智能软件 公众号小程序
宣传推广:B2B平台 SEO优化 媒体财经公关
跨境海外:红筹架构 跨境基金 家族信托保险
政府招商:园区规划 园区招商 产业集群生态
资本运作:产业基金 融资策划 商业计划书
上市服务:前期规划 上市辅导 定增并购在融资
融资、融智、融技、融人才、融政策
从成立到上市,投融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可以发布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推广企业品牌;对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投融资与上市信息、并购重组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