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荣誉
甘文维
入选“全球汽车业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7年6月著名权威杂志《Motor Trend》推出了最新一期“全球汽车业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在这份50人的榜单上,通用汽车占据了惊人的14席,充分显示了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在业界的巨大影响力。而引人瞩目的是,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首次上榜,即高居第21位,同时他也是中国汽车行业中惟一入榜之人。甘文维入榜的理由是“带领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超越了所有对手,成为中国最大和最受欢迎的汽车制造商,尤其在别克品牌的销量上,他击败了全美国所有的经销商”。甘文维的首次入榜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版图上日益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且保持了稳定的高增长。
有着在通用汽车从事多年财务工作经验的甘文维,秉承了财务从业人员一贯的低调、严谨、理智的特性,但在中国汽车市
甘文维
场——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竞技场上,低调的甘文维却是最重量级的“角斗士”。2005年5月,戴着在欧洲公司取得骄人业绩的光环,甘文维入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当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近67万辆,首次登上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宝座。2006年,通用汽车更以超过87万辆的销量,巩固了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跑者地位。荣膺“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英才”
甘文维
2007年2月23日,“2007•中国十大系列英才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 100名社会各界人士分获了10个类别的中国十大英才称号。其中,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荣膺“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英才”殊荣。甘文维获奖后表示:“中国十大创新英才”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社会各界对通用汽车多年来以创新求发展的不懈努力的充分肯定和褒奖。通用汽车始终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线,不断在各个领域加大创新步伐,为中国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后,公司将坚持企业创新,从而为中国社会、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袖企业,多年来,通用汽车在汽车产品、技术、服务、市场等多个领域内的创新力度和成效均走在了业界最前沿。从第一家将公司世界级的领先产品引入中国进行生产的汽车制造商;到形成国内最为丰富的品牌和产品阵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国市场日益增长且不断细化的汽车消费需求;通用汽车在中国打造了最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价值链,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从工程设计到汽车金融信贷等。
2007年,通用汽车在创新工作上同样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去年,通用汽车首开行业先河,在中国成立了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和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以期更好地帮助中国打造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另外,公司还成立了在华的第八家合资公司——安吉安信信息服务公司,成为第一家把汽车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引入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得益于行之有效的企业创新,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快速而稳健,2007年,通用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家销量突破一百万辆的跨国汽车制造商。
“在未来,通用汽车将继续不遗余力的开展创新工作,并且将公司的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快速推向中国市场,例如,我们将继续通过 ‘绿动未来’、‘绿色供应链’等项目,和广大消费者、在华合资企业以及供应商分享公司的清洁能源创新解决方案,而通用汽车也将继续加大相关环保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投放力度,我们马上就将在中国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型。”甘文维说。
中国十大系列英才评选活动是中国一项最具权威性与客观性的年度评奖活动,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全国工商联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内外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包括2007年在内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国内外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目前,通用汽车已在中国建立了五家合资生产企业、一家合资汽车设计中心、一家合资汽车金融服务中心及两家全资企业,员工总数近20,000名。通用汽车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凯迪拉克、Saab萨博、欧宝、别克、雪佛兰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产品,所提供的产品系列之丰富位居所有在华跨国汽车企业之首,涵盖中高档轿车、多功能旅行车、紧凑型轿车和微型车等。2006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达到了876747辆,同比增长31.8%,2007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达1,031,974辆,同比增长18.5%,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1978-2008环球人物榜候选人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1975年,澳大利亚人甘文维加入通用汽车公司。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担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负责通用汽车在中国包括内地、台湾以及香港地区的业务运营。
1997年,通用与上汽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并全面发展汽车业务,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欧宝、Saab萨博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产品。目前,通用汽车已在中国建立了8家合资企业和2家全资子公司,拥有员工超过20000人。连续三年成为在华汽车销量最高的跨国汽车制造商。
通用汽车秉承“立足中国、携手中国、用心中国”的宗旨,积极投身能源安全、自然环境保护、公共医疗健康、教育及人才培养、道路交通安全等众多社会公益事业领域,并携手上汽集团共同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入选理由: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通用汽车正在甘文维的率领下迎接着来自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挑战,“致力于与中国共创和谐美好生活”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即将迎来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的历史时刻之时,我们不禁对通用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盼。理想
中国市场
每1000中国人拥有100辆汽车甘文维
中国日益实现汽车的普及化,如果现在的趋势能够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将会增长四倍达到每千人有一百辆汽车,将在十年内实现。在过去五年里面,中国逐步从国际市场上不为人所知的国家成为一个业界的领先者,今天中国实现了很多人认为是很难实现的目标,就是快速建立一个先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那么它在创新、质量和成本方面都是业界的领先者,要实现这个目标,我想大家会提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政府如何能够保证国家的汽车工业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第二个问题,中国如何能够实达到理想的平衡,一方面鼓励外资的进入和中国的企业建立伙甘文维伴关系,另一方面鼓励本土公司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相关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过去五十年里一直是专注于国内汽车,前三十年里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是相对比较低的,而生产的产品都是一些质量不是特别高的和车。70年代通用董事长建议成立同中国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六年之后中外汽车的合资企业成立了,从此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今天看到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而合资企业正是这种飞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有很多中产阶级,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车,而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同时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使得中国乘用车的速度飞速发展,超过德国,去年超过日本。尽管取得这些成绩,我们仍然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的汽车工业仍然是在发展阶段,现在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是每一千人有24辆。向前看中国政府能否在外资和本国公司之间达成良好的平衡,如果这样一种平衡偏向某一方的话,是否可能导致一种进一步退两步的风险。
作为全球汽车业制造商的代表,大家可能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我本人非常支持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平衡,大家可能感到非常奇怪的一点,通用公司不仅仅是同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希望中国本土的汽车产业得到发展。合作伙伴是实现质量、可靠性、环保、安全的推动力,并且能够提高汽车工业的水平包括本土公司的生产水平。因为这能够使整个汽车产业变得更加有竞争性,同时也能够更加中国越来越多有想法的消费者们的要求。
企业文化
作为通用汽车来说,建立伙伴关系一直是植根于我们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中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目标是要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建立在中国最好的汽车集团。我们同上汽建立了七个合资企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汽车核动力汽车的制造,以及汽车制造与设计,另外不仅仅在销售领域,同样也在市场开发和汽车的融资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合资企业都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们也把一些国际品牌比如别克、雪弗莱引进到中国,把全球的技术引入中国,并且使它更加适用于中国市场。在我们的合资企业和生产的产品中都使用了这些技术,我们也把全球的车型改造成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独特车型。此外我们还把全球的技术和知识转化为中国本地的生产力。中国的汽车工业迈入下一个重要阶段之后,我们仍然不会改变我们的战略。中国汽车工业的下一步怎么样?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不仅仅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向海外出口,同样中国有机会不仅仅参与到汽车工业的下一阶段的发展,也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领导者,特别是在汽车工业的技术开发方面以及替代燃料汽车的开发方面。因为在中国市场这些技术非常相关,而且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
甘文维
中国日益实现汽车的普及化,因此在中国采取这些方案做法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现在的趋势能够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将会增长四倍达到每千人有一百辆汽车,将在十年内实现。同样中国的汽车消耗的石油也将在2020年翻三倍达到2.56亿吨。另外一个原因,替代燃料的汽车日益成为国际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如果中国要在国际汽车行业发挥领导的作用,就需要不仅仅成为一个汽车的制造商,同样也要成为汽车技术运用和创新的领先者。但要实现这点,我们需要合作和伙伴关系,因为这个任务是如此重大,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实现。要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业界领先者都已经投入了数十亿计的美元,把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术都投入到替代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而通用汽车也一直致力于成为可持续交通的推动者。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战略,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提高燃料的效率。零排放和氢燃料动力电池是可以实现我们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工具,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减少汽车对能源的依赖。通用汽车的目标是要在2010年引进具有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推动体系,并且同现代的内燃机相比,能够提高现代内燃机的性能、耐用度和成本。通用汽车一直在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分享我们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做法,并且同中国的企业、政府和学术界进行很好的合作,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和上汽签署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我们正在努力共同开发混合燃料的公交车,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将会开发长度更长的混合燃料公交车。
技术目标
同样我们也在乘用车普通小轿车上面采取清洁能源的做法,包括开发一些氢燃料的电池,我们的目标是在2008年之前在中国制造出混合燃料的汽车。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泛亚技术下属的机械和设计部在整个项目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合作伙伴上汽不仅仅接受我们所提供的技术,同样也为我们贡献了很多的力量,因为这种合作伙伴的关系都是双向的,他们也在整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程以及其它的供应商开发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个国家向着汽车朝着下一步迈进的时候,中国政府也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的政策将决定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当中扮演领先者的地位。大家都同意中国应该在中国汽车工业当中扮演领先者的地位,也相信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者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发挥,而这就需要我们获得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业界支持,支持本土汽车工业。中国需要继续支持合资企业,因为这种合作关系证明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把中国的汽车工业融入整个全球产业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共同合作,我们才能够实现这样一个几乎难以实现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先进的在创新、质量和成本方面世界领先的汽车工业,并且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尽快比大家期望更早地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的难题
甘文维
随着日前上海通用汽车金桥整车南厂的落成,以及上汽通用五菱成功收编青岛颐中汽车工业园,通用汽车在华已经形成了近85万辆整车的年生产能力。尽管没有透露具体目标,但首次面对中国媒体,甘文维显然不愿错过表态的机会。他强调,产能的提升充分体现了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未来远景的坚定信心。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通用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地位非常重要。从甘文维当天给记者的今年上半年产销数字看,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已经取代大众而成为第一。对此,甘文维说,暂时的销量第一并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通用汽车仍要提供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在中国市场取得长期的成功。
尽管刚刚从欧洲到中国履新,可是甘文维的背景材料显示,从1998年9月起,甘文维有着长达3年的通用汽车亚太总部运营执行官的经历,负责通用汽车在亚太地区的运营综合管理。而此时恰恰是上海通用项目开始发力、上汽通用五菱项目紧锣密鼓的阶段,甘文维对通用汽车在华发展脉络和战略应该是了如指掌。
据了解,在通用汽车内部,其主要领导大多出自两大系统——一个是生产体系,一个是财务体系。甘文维的前任墨斐是出自生产系统,而甘文维恰恰是来自于财务系统。要有所作为,既要继承其前任的做法,又要有自己的创新,他也许只有务实一条路。
甘文维
在此次见面会上,甘文维向记者们通报:通用汽车在华汽车总销量达到308722辆,比上年增长18.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分别以135381辆和172368辆的销售量,在各自细分市场中的表现均引人瞩目。这一组数字看上去很美,特别是首次超过德国大众同期在华的业绩。但是,仔细分析这组数据的构成,甘文维也许真的遇到了难题。
首先,作为通用汽车在华合资骨干企业的上海通用,上半年业绩增长一般。记者注意到甘文维所谈企业的次序,先上海通用,后上汽通用五菱。因为通用对前者持股50%,而对后者只有34%。但是,两相比较,一些令甘文维难以释怀的难题就显现出来:
今年上半年,前者的增长率仅有6.35%;而后者的增长率高达48.7%,明显比前者的业绩更高。
前者的车型都是从通用汽车引进的;而后者只引进一个微型轿车Spark,其主导产品还是合资前就有的自主品牌——“五菱”。
前者在上海、烟台和沈阳三个基地生产,部分产能放空;而后者目前的生产仅限于柳州一地,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前者建设初期的投资预计是15亿美元;而后者成立时的总投资额不到1亿美元。
其次,除微型车以外,通用汽车在国内细分市场的优势并不乐观。因为先于日韩企业在华合资,通用汽车在国内汽车的细分市场上保持领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正在被蚕食、被化解。
1~5月,在上海通用销售的10万辆汽车当中,约四分之一是消化以往的库存。 显然,谨慎、务实的甘文维并不轻松。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十年如一日,专注专业:企业投融资、IPO上市咨询辅助、定增、供股、发债、并购、重组、买卖壳资源、财经公关等业务,一站式金融机构及业务对接平台。
投融资俱乐部,入驻120万+ 机构会员,会员可发布及对接投融资需求、筛选优质项目、企业上市辅导、兼并收购等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