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林悖论
目录
1. 伊斯特林悖论的概述
2. 伊斯特林悖论的理论解释
伊斯特林悖论的概述
伊斯特林悖论又叫伊斯特林反论、伊斯特林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即: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其中美国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国,居第二。
伊斯特林悖论另外又称为“幸福—收入之谜”或“幸福悖论”。现代经济学是构建于“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这样一个核心命题之上的。然而,一个令人迷惑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而这就是“幸福—收入之谜”或“幸福悖论”的表现。
伊斯特林悖论的理论解释
伊斯特林悖论的解释存在各不相同的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忽视变量”理论。这些理论认为,经济学仅关注收入、财富和消费,而忽略了影响人们幸福的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包括:激励与创造、健康、政治参与、社会渴望、自由、利他主义的丧失、不平等、社会资本的减少和地位外部性。特别是,如果这些非经济因素与收入、财富和消费等经济因素呈负相关时,那么随着GDP的增长,许多影响幸福的非经济因素会下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抵消经济因素带来的正面作用,于是就可能出现收入增加了而人们的幸福没有相应增加的“幸福悖论”。
另一类理论注重的是“比较视角”。这类理论包括相对收入理论、参照组理论或攀比理论。这些理论从收入本身出发,认为个人效用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正相关,但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负相关;当社会变得更富裕时,攀比水平随之提高,导致收入—幸福曲线下移,从而使得总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罗伯特·弗兰克的“相对消费理论”为该领域经济学家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参照点。在弗兰克看来,一个人的主观福利与其相对地位有关。这就产生了一个零和地位竞争:一人受罚,大家无趣。因此,地位竞争仅仅导致个人福利的再分配,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幸福并没有增加。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
专业的企业上市孵化器,
助力专精特新,赋能细分行业独角兽。
财务税务:代理记账 财务规划 税务筹划
法律合规:公司合规 法律纠纷 ipo上市法务
知识产权:注册商标 专利申请 品牌策划
数字智能:网站建设 智能软件 公众号小程序
宣传推广:B2B平台 SEO优化 媒体财经公关
跨境海外:红筹架构 跨境基金 家族信托保险
政府招商:园区规划 园区招商 产业集群生态
资本运作:产业基金 融资策划 商业计划书
上市服务:前期规划 上市辅导 定增并购在融资
融资、融智、融技、融人才、融政策
从成立到上市,投融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可以发布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推广企业品牌;对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投融资与上市信息、并购重组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