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

2018-04-25 22:21:19  浏览:139  来源:投融网
简介 产业竞争力理论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和一国所能利用的单位物质资源。国家或者地区竞争环境如何与其生产率的增长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并非只与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相关,微观经济基础也起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国内四个关键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六大要素互动形成了“钻石”架构,将影响企业在某个地理环境下能否发展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

在波特的钻石理论中,他特别强调,当今的竞争已经处于一种动态多变的状态中,在基础科技可以迅速扩散、交通和传播成本降低的情形下,单单将生产活动迁移到廉价地区已经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惟一方式就是不断地持续升级和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基础就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科研基础。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需要扮演四大角色:首先,应该改善产业所需要的一般资源,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充足的资本等;其次,政府应制定能够贯彻的法定政策,以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为目标,除了管制不合理竞争,更应鼓励创新和改进;第三,政府应协助产业在某个地区发展“集群”,并刺激集群升级;第四,政府应成为本国企业和人民培养更强大竞争力的推动者和挑战者,并最终成为信息提供者。波特特别强调,领导人的角色和很多变数一样,并不是独立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外。国家环境的状态、挑战和机会是每个领导人必须面对的事。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更相信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相信动态和变革的重要。他们所站的位置能见人所未见,并有勇气付诸行动。当两个企业所面对同样的环境时,领导人的因素将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

理论基础

任何理论研究都有其理论基础和渊源,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

比较优势原理

产业竞争力理论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即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定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领域的生产,以交换低生产率领域的商品。后来,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方向。

竞争优势原理
波特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人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进而他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人们认为,尽管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存在区别的一组概念,但两者都是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两者的区别是,比较优势强调同一国家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关系,而竞争优势强调不同国家同一产业间的比较关系。前者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后者则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与区别相比,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一国一旦发生对外经济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会同时发生作用;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因此,比较优势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决定因素,而竞争优势是直接作用因素。比较优势是产业国际分工的基础,也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原理却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而竞争优势原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可直接用于解释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成因

波特对多个国家、多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前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成“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钻石模型”构筑了全新的竞争力研究体系,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包含了比较优势原理,并大大超出了后者的解释范围。

过程理论 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国外学者将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描述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用公式表示就是: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所谓资产是指固有的或创造的;所谓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然后通过国际化产生国际竞争力。中国学者将这一竞争力理论加以改造,提出相应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即产业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过程。

以指标体系解释的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
中国学者在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工具完成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用定量分析中使用的具有数量表征特性的竞争力指标体系来解释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竞争力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分析性指标,这类指标是反映竞争力形成原因的指标;另一类是显示性指标,是反映竞争力结果的指标。“间接因素指标→直接因素指标→显示性指标”的逻辑顺序勾画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竞争潜力→竞争实力→竞争力的实现。

计量分析

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属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定性分析部分,将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就可以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计量分析理论。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并

产业竞争力理论对各指标科学分配权重,构建求和模型;然后,按各指标采集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套入求和公式,即得竞争力量化评估水平。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另一个是对各指标科学地赋予权重。

其中,在指标赋权方面,可以直接借用统计学中的赋权理论,既可以采用传统赋权方法,也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等现代数学计量方法。中国有学者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主要反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又进一步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直接原因指标主要反映生产率和企业营销管理效率等,间接原因指标大体相当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在指标赋权问题上,他们既采用传统经验法则,也采用现代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5.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理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和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理论都是静态的产业竞争力理论,截取产业发展的某个横断面作为研究对象;动态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应以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发展各阶段的竞争力特性。研究产业发展的传统理论是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将产业发展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波特总结出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四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也可能发生折返。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十年如一日,专注专业:企业投融资、IPO上市咨询辅助、定增、供股、发债、并购、重组、买卖壳资源、财经公关等业务,一站式金融机构及业务对接平台。

    投融资俱乐部,入驻120万+ 机构会员,会员可发布及对接投融资需求、筛选优质项目、企业上市辅导、兼并收购等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