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

2018-04-25 22:21:12  浏览:105  来源:投融网

目录
1.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又称经济增长要素分析理论:一种通过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数量分析和国别比较,寻求更快地增长的理论。

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论述了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本积累使生产者人数的增加,可以促使一国人民的真实财富与收入的增加。此后,李嘉图、马歇尔、熊彼特等也不同程度地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过分析。继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和丹尼森从60年代开始,进一步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国别比较,以便寻求到更快地增长的途径。肯德里克的特点是从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实际统计资料出发进行经济增长率的相互比较和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丹尼森则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考察。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7类: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工作的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的改善,即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的减少;规模经济实现的程度;知识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其中,前三项为劳动投入量,第四项为资本投入量,后三项是单位投入量的产出率,即生产率。根据美国1929-1933年的统计资料,丹尼森对上述各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作了如下估计:若这一时期国民收入的总增长率为100%则总增长率的54.4%由总投入量提供。其中劳动投入量提供的总增长率为15%),45.6%资本投入量提供的总增长率为15%),45.6%由要素生产率提供。丹尼森还将美国和西欧等国各种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如在1950-1962年这一时期,总的来说,西欧总增长率的40%为投入量提供,60%为要素生产率提供;美国则恰恰相反,总增长率的60%为投入量提供,40%由要素生产率提供。这表明战后西欧各国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美国。再从劳动投入量来看,西欧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比较大;而美国的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高,其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较大。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对于研究经济增长的态势和制定科学的经济增长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深圳投融网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企业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的专业机构。公司团队来自国内外的投行精英,具备丰富的国内外的投资银行从业经验,拥有丰富的金融、财务、管理、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与上市辅导经验。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拥有300万+俱乐部成员,涵盖银行、券商、信托、政府平台公司、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新闻媒体、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等。秉承链接、赋能、共赢的经营理念,构建了高效的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