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费尔萨和奥尔森提出了干净盈余理论,为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了数学模型。什么是干净盈余?我认为简单的说,干净盈余就是企业来自于经营活动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所有来自于“利润表”的收益。咦?没错啊,企业的收益当然应该都是利润表上的“收益”。
然而,问题就出来了——并不是所有的“收益”都是“利润”,能在“利润表”里反映。也就是说,在会计处理上,并不是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会在“利润表”里反映。
这就是会计上的“全面收益观”和“不全面收益观”之争。“全面收益观”认为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应该在“利润表”里反映。“不全面收益观”当然是持“中庸”的意见,认为并不是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应该在“利润表”里反映。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无所谓对错。它们都是适应一定时期的产物——“不全面收益观”更具稳健性,“全面收益观”更具公允性。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报表使用者素质的提高,“全面收益观”必然会取缔“不全面收益观”。
以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例,它充分体现了从“不全面收益观”到“全面收益观”的过渡。例如“债务重组”的收益或损失,以前是贷计或借计“资本公积”,然而在新准则下却分别计“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这样就把以前不在利润表里反映的,却又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放入”了利润表。同时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等。
同时,我们还应改意识到,我国现在还处在两种收益观的过渡时期,还有不少收益或损失是不影响利润表的。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型房地产”和“企业接收捐赠的收入”等等。这些都是只因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不引起“利润表”的变动。
或许,如果有一天我国的报表使用者能够轻易的识别企业的“经常性”和“偶然性”收益或损失时,那就是“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的普及之时。同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也会更强,对企业的价值反映会更真实、可靠。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
专业的企业上市孵化器,
助力专精特新,赋能细分行业独角兽。
财务税务:代理记账 财务规划 税务筹划
法律合规:公司合规 法律纠纷 ipo上市法务
知识产权:注册商标 专利申请 品牌策划
数字智能:网站建设 智能软件 公众号小程序
宣传推广:B2B平台 SEO优化 媒体财经公关
跨境海外:红筹架构 跨境基金 家族信托保险
政府招商:园区规划 园区招商 产业集群生态
资本运作:产业基金 融资策划 商业计划书
上市服务:前期规划 上市辅导 定增并购在融资
融资、融智、融技、融人才、融政策
从成立到上市,投融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可以发布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推广企业品牌;对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投融资与上市信息、并购重组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