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是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另一个称为卖方。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
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卖方索偿,只需要欠债人破产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而是具有投机性质,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家公司快会破产一样,而他从未对该公司作出放债。
产生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另一重要原因是CDS市场过于分散。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由信用卡贷款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 损失。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第二种方式是“现金交割”,违约发生 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信用违约事件是双方均事先认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 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 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约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事实 上,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 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信贷风险 可能引发2340亿美元信用违约掉期交易违约根据有关研究,信贷违约掉期市场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市场。2008年5月份,巴菲特表示:“按照我的定义,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令人担忧的一个领域是估值60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员雷曜根据研究结果指出,“根据次贷危机目前的发展态势,估值约62万亿美元的CDS市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堰塞湖’”。“随着欧美主要国家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实体经济下滑、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信用衍生品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必然随之上升。其中,交易商信用风险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首要薄弱环节,需要加以密切关注,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引发的债券价格下跌和信贷进一步紧缩等不利后果需要加以防范。另外,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复杂环节下定价模型失灵造成的操作风险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他认为,CDS市场问题所能造成的信贷紧缩风险也许比“两房事件”来得更为迅猛,而这将通过消费萎缩对中国出口造成持续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6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另一方面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
CDS市场中最大的部分是企业债,占80%,而MBS占20%。在经济衰退状态下,企业债券违约率将从目前的4.87%快速攀升至10%以上,以损失恢复率50%计算,CDS未来数月将造成1万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而部分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此类衍生产品,值得警惕。
事例解释 信用违约掉期把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看作是保险单,其中,银行是卖方,投资者是买方,保险的对象是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样是保险,上文中提到的健康保险和我们将要解释的信用违约掉期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健康保险市场受到严格监管,保险公司必须向监管部门公布财务状况,以表明它们有足够的抵押品来赔付所有保单,而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却根本没有任何监管措施。
CDS的价值由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好,卖方可以通过相当于保险费的权利金获得收益;如果公司破产了,买方可以从“保险”中得到偿付。这和贷款差不多。当您在一个公司投资时,您其实就是贷款给这家公司,而这家公司可以通过现金红利和股票增值来偿还贷款。如果这家公司破产了,它的股票变得一文不值,这家公司就丧失了向您还款的能力,也就是“违约”了。破产是信用违约事件中的一种。一旦发生信用违约事件,CDS的买方就可以要求根据其提供的投资额获取赔偿。
CDS产品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也是为了防范违约风险,但保险对象是安全度很高的投资产品,比如以筹集公共项目资金为目的的市政债券。这种掉期产品每月收取的权利金,可以让发行机构获得额外的稳定现金流。后来,这种产品开始盛行,一些大型银行和投资者意识到CDS产品可以用于投机,如果预计信用违约掉期保险对象的经营状况良好,就购入卖方的CDS合约,而后收取权利金获益;如果预计信用违约掉期保险对象的业绩可能出现下滑,则购入买方的CDS合约,并交纳权利金,最后当保险对象破产时就可以获得卖方的赔偿。这些信用违约掉期投机者和购买吉米保险单的人差不多,都是根据可能发生的风险而买入或卖出。
CDS是造成纽约证券交易市场股票下跌的原因之一类似金融衍生产品之类不受监管的金融工具可以在场外交易,也就是说不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样正式的交易市场上进行买卖。由于对衍生产品没有相应规定,因此这些衍生产品可以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也没有要求购买掉期产品的投资者必须证明在发生风险而需要赔偿的情况下,他们有足够的现金来履行信用违约掉期中的条款。信用违约掉期等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从任何持有这种合约的人手中买到,卖主可以是签订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的任何一方,而且在出售其持有的合约时不必告知另一方。这样一旦发生信用违约事件,很难找到需要赔偿信用风险的买方。
更糟糕的是,如果最后出现信用违约掉期根本不能保护公司投资的情况,投资造成的损失得不到信用违约掉期的赔偿,那么公司就不得不重新制作资产负债表来计算损失。巨大的损失可能使一家公司的市值迅速下降。如果许多公司同时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每家公司购买的CDS都得不到赔偿,那么整个市场就会因连锁反应而面临危机。
2008年,世界市场正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如果2008年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次级证券市场危机对美国经济构成了威胁的话,那么CDS市场的危机很可能意味着对美国经济宣判死刑。那些大量投资于抵押证券的大型金融机构看起来坚不可摧,现在却一个个轰然倒塌。而且这些倒闭的金融机构中有许多都持有用于抵消其次级证券风险的CDS产品。由于持有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未能使其损失得到赔偿,这些大型机构不得不降低资产价值,这样一来,它们的损失更为严重,完全丧失了现金流动能力,由此导致“信用紧缩”,最后整个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美联储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向美国国会作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报告。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信用违约掉期危机最大的区别是,次级抵押贷款是用来购买房产的。如果借款人违约了,银行仍然能够通过没收房产进行拍卖收回部分钱款。但信用违约掉期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基于银行破产这样的事件而非房产这样的实物。由于信用违约掉期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找到应该由谁来负责赔偿,这时CDS合约就像空头支票一样,根本不能兑现。
与信用违约掉期造成的潜在损失相比,次贷危机的损失不过是小巫见大巫。2007年,全球CDS市场的价值总额高达62万亿美元。而美国次级抵押债券的总价值不过是7万亿美元。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信用违约掉期可能导致的严重危机,我们再做一些比较。2007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整个美国在2007年生产出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为13.84万亿美元。根据2007年第三季度的统计,美国前25家银行持有的CDS产品价值高达1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一旦信用违约事件连续爆发,出现大规模要求偿付的现象,美国即使把2007年整个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拿出来,也填补不了信用违约掉期危机造成的损失。
到了2008年,人们才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经济就像在CDS市场上走钢丝,摇摇晃晃随时都有跌落的危险。9月份,美国政府注资850亿美元,挽救了濒临崩溃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这一紧急援助措施也挽救了那些背负着以该公司债券为保险对象的CDS产品的投资者;这样,政府的干预就避免了一起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但是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巨头在同一个月被联邦政府接管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公司被政府接管属于信用违约事件。持有以两家公司债券为保险对象的CDS合约的投资者,有权根据合约条款要求得到赔偿。
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发行了15亿美元的债券融资。以这些债券为基础的CDS合约的价值很难估算,但是很可能会超过债券15亿美元的面值。就像人寿保险中,被保险者死亡的赔偿金额要远高于其一年的薪水,有的CDS合约的赔偿金额可能会高于实际损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府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行为不但防止了大规模信用违约掉期危机的爆发,还使两家公司的股票价值略有上升。美国经济暂时算是在CDS这根钢丝绳上站稳了,但这场危机能防多久或者到底能不能防得住,现在还都是未知数。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第二种方式是“现金交割”,违约发生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信用违约事件是双方均事先认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约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事实上,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问题是,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存在着重大的制度性缺陷,62万亿美元的规模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暴露在了一个前所未有和无法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之下。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格林斯潘曾反复称赞信用违约掉期是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分散了美国的信用风险,并增加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抗风险韧性,他认为银行比政府更有动力和能力来自我监管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从而坚决反对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然而,事实是信用违约掉期已经发展成为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金融核弹”,随时威胁着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的安全。
信用违约掉期的另一个巨大风险是没有中央清算系统,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没有准备金保证要求,没有风险对家的监控追踪,一切都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圈子里,以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在运作,目的就是为了交易商们获得最高的收益。
与此同时,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
2006年夏季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暴跌了25%,4万亿美元的财富已灰飞烟灭。以大约33倍杠杆运作的两房显然无法消化这种规模的损失,两房的资产支持债券的违约率急升6-7倍,这是导致两房自有资本金损失殆尽的直接因素。我们原本估计两房在9月30日高达2230亿美元的短债滚动时将会失败,从而导致现金流断裂,但美国政府于9月7日提前介入以避免矛盾的表面化,达成了消解CDS危机于无形的目的。
政府的托管行为提前触发了信用违约掉期的“违约事件”条件,那些豪赌两房不会发生违约的超级赌徒们在9月8日将立刻面临高达1万亿美元违约支付金额,这些必然失败的支付将产生庞大的信用违约掉期更大范围的扩散,至9月11日,违约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而9月12日违约总额将高达20万亿,9月13日以后,世界几乎所有主要金融机构都将不复存在了。当然,事情并未出现如此糟糕的局面,这是因为政府托管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性好处。那就是,政府保证两房债券不会出现违约。实际上,美国政府是用国家信用来置换两房债券的信用,其实质就是以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的可能去替代两房债券出现违约的可能。显然,作为美元的发行者,美国永远可以开动印钞机去偿还以本币支付的国债,从而使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样一来,两房的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了。
这就是9月8日当两房最大的13家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对家们坐在一起还能够心平气和地喝着咖啡,微笑着探讨关于两房CDS交割方面的细节问题的秘密。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
专业的企业上市孵化器,
助力专精特新,赋能细分行业独角兽。
财务税务:代理记账 财务规划 税务筹划
法律合规:公司合规 法律纠纷 ipo上市法务
知识产权:注册商标 专利申请 品牌策划
数字智能:网站建设 智能软件 公众号小程序
宣传推广:B2B平台 SEO优化 媒体财经公关
跨境海外:红筹架构 跨境基金 家族信托保险
政府招商:园区规划 园区招商 产业集群生态
资本运作:产业基金 融资策划 商业计划书
上市服务:前期规划 上市辅导 定增并购在融资
融资、融智、融技、融人才、融政策
从成立到上市,投融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可以发布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推广企业品牌;对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投融资与上市信息、并购重组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