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

税收节约理论

2018-04-25 22:04:20  浏览:92  来源:投融网
税收节约理论简介
  税收节约理论认为企业兼并收购活动是出于减少税收负担的目的,即为了避税效应或税收最小化的考虑。通过并购获得税收效应的主要途径包括:

  第一,根据税法中亏损递延条款的规定,当一家有累积税收损失和税收减免的企业与有正收益或具有应税利润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并满足“利益的连续性”的要求时,合并重组后的企业就可以进行合法避税。也就是说,在合并重组后的企业,有累积税收损失和税收减免的企业的纳税属性得到了继承,可以利用损失递延的规定实现避税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亏损递延是指当企业在一年中出现了亏损,该企业不但可免交当年所得税,其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消以后年份的盈余,企业根据抵消后的盈余缴纳所得税。而“利益的连续性”要求被收购公司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继承有利的税收抵免的属性。条件一,支付给目标公司的收购对价大部分是通过将其股票调换为收购公司的股票来进行收购的,即以股票换股票。这保证了投资者的连续性,即目标公司的股东在合并后的企业中同样拥有所有权。条件二,收购应出于合法的业务目的。当目标公司继续经营下去时这一要求便可以得到满足,这就相当于公司的连续性。

  第二,债务的利息支付具有税收抵减的能力。如果并购前企业的负债水平都比较低,当企业主要利用负债来为并购融资时,并购后的企业提高了财务杠杆比率:或者,如此前财务协同效应理论所讨论的,并购后企业的现金流量因能更好地实现互补而增强稳定性,从而使企业能得以提高负债一权益比率而获得较多的税收规避。这两种情况都使企业利用并购作为提高财务杠杆比率的手段,企业因此获得债务利息支付的避税效应。

  第三,利用不同资产收入的税率差别获得税收节省。根据美国税法,对资本利得课征的税率通常低于一般所得税的税率,并且税收可延至收入实现之时才缴纳。一般来说,成长型企业往往没有或只有少量的股利支出,但其有着很好或大量的投资机会,因此要求有持续的资本性或非资本性开支,而内部投资机会较少的成熟企业则会形成冗余资金,如果这些资金作为股利支出则必须缴纳一般所得税。这样,成熟企业通过收购一家成长型企业,可以为被收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并在被收购企业的成长期过后将其出售而实现资本利得,便可获得用资本利得税来代替一般所得税、实现税收节省和延迟纳税时间的好处。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
专业的企业上市孵化器,
助力专精特新,赋能细分行业独角兽。

财务税务:代理记账   财务规划   税务筹划
法律合规:公司合规   法律纠纷   ipo上市法务
知识产权:注册商标   专利申请   品牌策划
数字智能:网站建设   智能软件   公众号小程序
宣传推广:B2B平台   SEO优化   媒体财经公关
跨境海外:红筹架构   跨境基金   家族信托保险
政府招商:园区规划   园区招商   产业集群生态
资本运作:产业基金   融资策划   商业计划书
上市服务:前期规划   上市辅导   定增并购在融资


融资、融智、融技、融人才、融政策

从成立到上市,投融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可以发布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推广企业品牌;对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投融资与上市信息、并购重组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