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薪酬管理

2018-04-25 21:56:35  浏览:104  来源:投融网
薪酬治理的定义



  所谓薪酬治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非凡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治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治理对几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薪酬治理系统一般要同时达到公平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三大目标,企业经营对薪酬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就薪酬治理来讲,受到的限制因素却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法律法规外,还涉及到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内部人才定位、外部人才市场、以及行业竞争者的薪酬策略等因素。



薪酬治理的非凡性

  薪酬治理比起人力资源治理中的其他工作而言,有一定的非凡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敏感性


  薪酬治理是人力资源治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非凡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所以薪酬问题对每一位员工都会很敏感。


  2、特权性


  薪酬治理是员工参与最少的人力资源治理项目,它几乎是公司老板的一个特权。老板,包括企业治理者认为员工参与薪酬治理会使公司治理增加矛盾,并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员工对于公司薪酬治理的过程几乎一无所知。


  3、非凡性


  由于敏感性和特权性,所以每个公司的薪酬治理差别会很大。另外,由于薪酬治理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治理类型,如岗位工资型,技能工资型,资历工资型,绩效工资型等等,所以,不同公司之间的薪酬治理几乎没有参考性。



薪酬治理的原则

  1、补偿性原则要求补偿员工恢复工作精力所必要的衣、食、住、行费用,和补偿员工为获得工作能力以及身体发育所先行付出的费用。


  2、公平性原则要求薪酬分配全面考虑员工的绩效、能力及劳动强度、责任等因素,考虑外部竞争性、内部一致性要求,达到薪酬的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个人公平。


  3、透明性原则薪酬方案公开。


  4、激励性原则要求薪酬与员工的贡献挂钩。


  5、竞争性原则要求薪酬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6、经济性原则要求比较投入与产出效益。


  7、合法性原则要求薪酬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8、方便性原则要求内容结构简明、计算方法简单和治理手续简便。



薪酬治理的内容

  1.薪酬的目标治理,即薪酬应该怎样支持企业的战略,又该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


  2.薪酬的水平治理,即薪酬要满足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要求,并根据员工绩效、能力特征和行为态度进行动态调整,包括确定治理团队、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薪酬水平,确定跨国公司各子公司和外派员工的薪酬水平,确定稀缺人才的薪酬水平以及确定与竞争对手相比的薪酬水平;


  3.薪酬的体系治理,这不仅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期权期股的治理,还包括如何给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工作成就感、良好的职业预期和就业能力的治理;


  4.薪酬的结构治理,即正确划分合理的薪级和薪等,正确确定合理的级差和等差,还包括如何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员工岗位大规模轮换的需要,合理地确定工资宽带;


  5.薪酬的制度治理,即薪酬决策应在多大程度上向所有员工公开和透明化,谁负责设计和治理薪酬制度,薪酬治理的预算、审计和控制体系又该如何建立和设计。



薪酬治理的目标

  1.吸引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


  2.鼓励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


  3.鼓励员工高效率地工作。



薪酬治理的误区

  1.高估作为一种独立系统存在的薪酬的作用


  从总体治理流程来看,薪酬治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一个末端环节,它位于一系列人力资源治理职能之后,尤其是在职位分析与评价以及绩效治理等完成之后才能得到的一个结果。但是,薪酬治理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分蛋糕”或者是论功行赏,薪酬分配本身既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过程。进而言之,薪酬系统本身所规定的分配方式、分配基准、分配规则以及最终的分配结果,会反过来对进入价值创造过程的人的来源以及价值创造过程本身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薪酬分配的过程及其结果所传递的信息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烈的学习与创新的愿望,也有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懒散、缺乏学习与进取的动力。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薪酬当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惟一手段或者最重要的手段,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工资高,一切都好办;只要支付了足够的薪水,企业在人力资源治理方面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比如更轻易招聘到一流的员工,员工更不轻易离职,以及更便于向员工施加努力工作的压力等等。在这些企业中,薪酬往往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的一个撒手铜,加薪成为解决人的问题的一种最得心应手的手段。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主要属于一种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即高的薪酬水平可能会保证员工不会产生不满感,但是并不能自然导致员工产生满足感。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劳动力市场上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能力发挥,以及寻求适应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而辞去高薪酬的工作,宁愿接受薪酬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工作。事实上,很多时候,当员工抱怨对于企业的薪酬水平不满时,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薪酬本身有问题,很可能是员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系统的其他方面有意见,只不过是借薪酬说事罢了。这时,加薪仅仅是对员工在其他方面不满所导致的心理损失提供一种补偿,却丝毫不会产生企业所期望的激励效果。


  2.薪酬结构零散,基本薪酬的决定基础混乱


  从我国很多企业的工资表上,你都能看到多达五六项、七八项甚至十几项的工资构成,看上去甚是复杂。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是一种机械式的设计思路,认为薪酬中应当体现的某种因素比如岗位的重要性、技能水平的要求高低、最低生活费用等等,都必须在薪酬结构中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板块。事实上,很多时候,企业的薪酬构成被划分得越是支离破碎,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就越是不轻易得到合理的体现,因为既然你单独设立一个薪酬项目,那么大家必然要多多少少都拿一点。不仅如此,薪酬构成板块过多还会造成另外一个不利的后果,这就是,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低到底取决于什么变得模糊了。员工既不清楚决定自己的工资与他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清楚自己怎样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增加薪酬收入,更看不到企业的薪酬系统鼓励什么,与企业的战略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于治理类、事务类以及生产类的员工来说,以职位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起码在现阶段是比较适用的。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即使是在我国一些明确实行了岗位工资的企业中,在岗位的界定和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作为基本薪酬决定依据的与其说是岗位,不如说是行政级别或者是人员类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分析和评价之后确定的岗位。比如说,很多企业的部门经理都拿基本相同的薪酬,理由是他们属于同一类岗位,但事实上,不同部门经理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差异非常大,你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行政级别上,却不能说他们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岗位。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电信企业以及保险企业中进行实际量化职位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部门经理职位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三到四个不同的岗位等级。


  对企业来说,对技术类人员实行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可能是比较合理也比较有利的。只不过在实行技能工资制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技能等级评价以及再评价的方案,而不能搞成变相的论资排辈。目前我国企业单纯依靠国家的职称评定系统来界定技术类人员技能等级的做法,已经远远适应不了人力资源治理的需要,企业必须自行研究制定适用于本企业技能资格的等级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价和重新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技能工资制真正落到实处。


  3.薪酬系统的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效果较差


  在基本薪酬差距一定的情况下,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主要取决于两大主要工具,一个工具是绩效加薪,另外一个工具是奖金的发放。所谓绩效加薪,就是在员工现有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参考市场薪酬水平,同时主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来增加员工的基本薪酬的落千丈一种做法。奖金也是一个主要与员工个人的绩效相关的现金奖励。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具有较大差异的特征:绩效加薪会导致员工的基本薪酬不断提高,而奖金则大多属于一次性支付的性质,奖金的发放并不改变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口绩效加薪具有一种刚性特点,尽管每次加薪的幅度往往不大,但是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将员工的基本薪酬提高到对成本构成较大压力的地步。而与此同时,这种日积月累式的加薪也渐渐被员工们看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既得权利,而不是一种激励性的力量。因此,企业可以在绩效优异时支付较高水平的奖金,而在绩效不佳时适当控制奖金的发放,从而适当控制成本。


  当前,在我国许多企业中,生产工人的薪酬制度相对来说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接近市场的要求,但是对于治理类、事务类、技术类以及一些营销类员工的薪酬体系设计却仍然有着浓厚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许多企业喊了很久要拉开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知道,员工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应当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员工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业绩。



如何提高薪酬治理的满足度

  员工对薪酬治理的满足程度是衡理薪酬治理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准。让员工对薪酬满足,使其能更好地为公司工作,是进行薪酬治理的根本目的。员工对薪酬治理的满足程度越高,薪酬的激励效果越明显,员工就会更好的工作,于是就会得到更高的薪酬,这是一种正向循环;假如员工对薪酬的满足度较低,则会陷入负向循环,长此以往,会造成员工的流失。员工对薪酬治理的满足度,取决于薪酬的社会平均比较和公正度。


  社会平均比较是指员工会将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同等行业同等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假如发现自己的薪酬高于平均水平,则满足度会提高,假如发现自己的薪酬低于平均水平,则满足度会降低。薪酬治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岗位的价值进行市场评估,确定能吸引员工的薪酬标准。


  公平度是指员工把自己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进行比较之后感觉到的平等程度。提高公平程度是薪酬治理中的难点。实际上,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在这点上做到让全体员工满足。许多公司之所以实行的薪酬保密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员工得知其他员工的薪酬水平后,降低对薪酬治理公平度的认同。另外,假如没有对公平度的认同,员工也会很难认同薪酬与绩效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绩效考评的效果。


  提高薪酬治理的满足度可以从与社会平均水平比较和提高公平度两个方面进行。可以建议将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定在稍高于同行业同岗位的薪酬水平之上,这样有利于员工的稳定和招募。


  公平度是员工的主观感受,人力资源部门不要试图通过修订薪酬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薪酬制度在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进行修订,但它不是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注重力集中在薪酬治理的过程中,而不是薪酬治理的结果上。


  比如,在制定薪酬制度时,我们可以让员工参与进来。实践证实,员工参与决策能使决策更易于推行。一些老板和治理者担心,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会极大的促使政策倾向于员工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个问题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解决办法是让老板、治理者和员工一起来讨论分歧点,求得各自利益的平衡。实际上,员工不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导致不负责任的决策。


  员工参与或不参与的区别仅在于:假如员工参与,在政策制定之彰就会发现并解决问题;假如员工不参与,当政策执行时,同样会暴露出问题,但这时往往已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另外,人力资源部门还要促使老板、治理者和员工建立起经常性的关于薪酬治理的沟通,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总之,沟通、参与与信任会显著影响员工对薪酬治理的看法,从而提高对薪酬治理的满足度。



经典案例: IBM的薪酬治理

  如何让员工相信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合理的,并完全遵从这种机制的裁决,是企业激励机制成功的标志。IBM的薪金治理非常独特和有效,能够通过薪金治理达到奖励进步、督促平庸的效果,IBM将这种治理已经发展成为了高绩效文化。


  每年年初IBM的员工非凡关心自己的工资卡,自己去年干得如何,通过工资涨幅可以体现得有零有整。IBM的薪金构成很复杂,但里面不会有学历工资和工龄工资,IBM员工的薪金跟员工的岗位、职务、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有直接关系,工作时间长短和学历高低与薪金没有必然关系。在IBM,你的学历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绝不会是你获得更好待遇的凭证。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
专业的企业上市孵化器,
助力专精特新,赋能细分行业独角兽。

财务税务:代理记账   财务规划   税务筹划
法律合规:公司合规   法律纠纷   ipo上市法务
知识产权:注册商标   专利申请   品牌策划
数字智能:网站建设   智能软件   公众号小程序
宣传推广:B2B平台   SEO优化   媒体财经公关
跨境海外:红筹架构   跨境基金   家族信托保险
政府招商:园区规划   园区招商   产业集群生态
资本运作:产业基金   融资策划   商业计划书
上市服务:前期规划   上市辅导   定增并购在融资


融资、融智、融技、融人才、融政策

从成立到上市,投融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可以发布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推广企业品牌;对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投融资与上市信息、并购重组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