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第三方物流竞争力

2018-04-25 21:51:27  浏览:110  来源:投融网
第三方物流竞争力概述



  所谓第三方物流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配置资源、形成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能力。包括“有形”竞争力和“无形”竞争力。


  “有形”竞争力表现为由成本规模等优势而形成的市场优势;


  “无形”竞争力是指维持有形竞争力并使其长期存在、取得最大化的内在因素。只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科学地评估,才能对自身状况有一个正确了解,并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寻找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劣势,以便更有效地制定策略,提高竞争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随着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物流实践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第三方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地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状况的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指标的全面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下,设置相应的指标去反映各个方面竞争力,进而达到对整体竞争力的熟悉。


  指标的重要性。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侧面和内容特征,且对于某项具体的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有较大的差别,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竞争力影响的重要性。


  指标的代表性。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能综合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指标,既减少工作量,降低误差,又能提高效率。


  指标的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竞争力指标应在第三方物流企业间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时空范围、计算口径和方法等应可比,同时为研究分析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其指标前后时间不宜变化太大,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指标的科学性。要求设计的各指标必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吻合,系统科学地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全貌。



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从市场实力、技术实力、组织协调能力、治理水平状况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市场实力。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优势、竞争实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突出表现,也是竞争力评估的重要准则之一。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应变能力、投资收益率、销售利税率等指标。


  技术实力。用于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投入、水平及产出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技术人员比重、技术开发经费比重、开发创新能力、技术改造资产比重、专利拥有比例、设备技术领先程度等指标。


  组织协调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于企业与供给商、中间商的密切程度,因此,第三方物流组织协调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主要包括均衡率、聚合力、信息沟通水平、物流服务的满足率等指标。


  治理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治理水平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各环节成本的控制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是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发挥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库存周转率、退货率、配送成本、治理人员比重等指标。


  将上述指标体系以层次结构表示,见图1。





  图1中,第一层称为目标层,是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估的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是为实现评价目的而应考虑的主要方面;第三层为指标层,即
将第二层的准则细化为可具体计算、操作的指标。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

  随着事物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对其进行描述的能力逐渐下降,并且当超过一定域值时就会发现精确性与复杂性相互排斥,这时模糊问题就产生了。“企业竞争力状况”这一综合指标本身也具有模糊性,我们可以算出其中包含的任一具体指标数值的多少,但是对“企业竞争力状况”到底如何却不能用数值准确地进行评价。基于此,这里引进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所谓模糊综合评判,就是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统计的方法,通过对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来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的评价。根据前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模糊评判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确定评语集


  V = =。


  Step2:获取评判数据


  采用功能评分法、AHP法或随机调查方式获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向量,采用Delphi法获取评语集数据。见表1。


  Step3: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指标集进行模糊评判


  通过计算,得到最终结果如下:





  =


  对 作归一化处理,可得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状况的最终评价结果为


  Step4:评判结论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属优等。


  Step5:评判结论分析





  从表1中看到,在所有一级指标中, “市场实力”与“技术实力”的指标权重明显优于其他指标,而隶属“技术实力” 的二级指标中又以“开发创新能力”指标的权重最大,为0.22;在“市场实力” 的二级指标中, “市场占有率”指标的权重最大为0.3。因此, “市场实力” 与“技术实力”的优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状况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而其二级指标“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对相应的一级指标又有较大影响。通过对表1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该企业竞争力状况优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企业在“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两个主要的二级指标方面的等级水平较高所造成的。因此,该企业只有不断完善经营治理,维持“开发创新能力” 和“市场占有率”等重要指标较高的等级水平,才能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方物流竞争力的综合体系评估

  构成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可以分为“硬件实力”和“软件实力”:


  “硬件实力”主要体现为有形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或资产、市场规模、设备技术层次、物流网点数、提供服务的种类等;


  “软件实力”主要体现为生产效率、人力资源、设备利用效率、治理组织水平、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市场控制能力或应变能力等。


  根据对世界物流企业前10强和财富500强中物流企业的分析,选择物流网络、运输能力、仓储能力、信息水平、物流规划、市场运作、服务水平、治理水平共八个方面作为评估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其中前四项属于硬件实力,后四项为软件实力。由于缺少充足的数据资料,在此只进行定性分析,也就是物流企业的国内竞争力情况。在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企业文化、人文环境等方面中国企业是占上风的。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物流企业在物流网络、运输能力、仓储能力方面短期内无法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外资物流企业将整合国内资源,提高这些方面的竞争优势。


  假如考虑到中国加入WTO已两年有余,在物流市场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物流企业不仅仅在中国的本土面对进入者,同时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而中国物流企业将会失去竞争优势。普查资料显示国内几乎没有能与世界级物流企业一争高下的重量级企业。


  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决定了物流业的总体实力,除上述评估物流企业的微观项目外,物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运输体系、行业监管、经济总量、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等与物流产业发展关系紧密的宏观经济变量,这些方面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此对物流业竞争力的分析不能脱离所在国的经济竞争力,国家的经济环境、政策体制是物流业竞争力的支撑系统,经济发展层次是物流业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市场容量空间。


  对世界物流企业前10强和财富500强中的物流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物流企业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一般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环境条件:本国较快的经济发展即现存或潜在雄厚的生产要素条件,可以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国内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因为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成长、竞争力的培养和业务收入首先是立足于本土市场的;能够促进物流企业持续投资和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战略,要求物流企业有市场经营、市场运作和市场营销策略;存在彼此合作又强势竞争而不是垄断的物流市场结构,要消除行政性垄断、超经济性垄断和地区封锁等不利于市场竞争的非经济因素;以及作为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支撑要素的健全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体制等制度框架,业界监管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不能长期缺失。而缺乏上述环境条件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羸弱的根本原因。


  中国目前最为缺乏的是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制。这些环境条件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限制因素,同样也是中国物流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提升中国物流业竞争力的宏观对策

  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竞争力,需要正视我国物流业的基本状况、优势、劣势及其存在原因;同时,需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探索提高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寻求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


  提升我国物流业竞争力的要害是改革现行的物流体制。物流体制的重要方面是运输体制,现行的运输体制仍然维持计划经济治理的传统,交通、铁路、民航、管道等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铁路、航空、管道三种运输形式基本上仍然是国有经济为主体经营,除少量地方铁路货运和航空运输外,这三种形式货物运输中,国有经济比重保持在90%以上,所有制类型单一,缺乏其他经济成分,不利于市场竞争。其中管道运输因其产品、资产的非凡性,仍未强调市场竞争。由于计划经济的作用强度大、作用时间长、运输产品短缺、长期供不应求,运输体制只进行了范围有限的部门内部改革,没有从交通运输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展开大面积的部门合并和重构。铁路、航空运输行业政企不分,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传统运输、仓储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速递业长期由邮政部门专营;这些体制上的因素使得物流企业难以具备市场经济背景,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从欧、美、日等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来看,上世纪60~70年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80年代各国铁路运输业放松管制,使上世纪70年代濒于崩溃的铁路运输业得以振兴,推动了运输业向物流业转化。航空和水运相继进行规制改革,出现了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联运和兼并。除铁路企业间的合并和收购外,铁路企业还向公路、水运推进,对管道、航空等运输企业进行参股和兼并,公路通运业成长壮大。可以说运输管制的放松是物流业的兴起和发展的契机。


  我国物流体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第一步应改革现行的运输体制,借鉴发达国家运输体系的先进内容,完善我国运输体系。运输体制改革首先是对自然垄断较强的铁路和民航运输进行改革,其次可考虑铁路与民航部门合并,称之为运输部,交通部保留,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交通部与运输部合并,成立综合运输部门,为物流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体制基础。


  我国与物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加快我国物流业的法制建设工作,力争早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物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支持。健全的法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市场规范、市场监管、多式联运等提供基本的规范,是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政府需要大力扶持国内主要物流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根据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经验,为了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实力,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导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转让股份,支持国内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观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强势物流企业首先是由时效性强的空运、快递企业成长而来,其次是邮政、陆运、通运企业,第三是各个国家的铁路运输企业。反观我国,这三类企业都处于蓄势阶段,近期单靠任何一方都不易壮大。主管部门率先打破部门分割、减少对兼并重组的行业限制。根据我国现有的运输方式和邮政部门改革状况,着力将中铁物流和中邮物流的资源、网络、经营和治理进行整合,充分利用铁路企业的规模优势和邮政企业的网络优势,构筑起强大的进入壁垒,尽力打造实力强大、有竞争力的中国物流强势企业。


  引入和规范国内竞争,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内竞争力。我国政府对铁路的管制应以反对行政垄断、维护有效竞争为前提;对公路运输解决货运机动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低价运作、恶性竞争等问题;对仓储行业急需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指导。体制上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垄断,向内资企业开放,广泛吸收多方投资,形成有利于竞争的市场格局。


  物流市场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放松运输管制的结果,市场的统一可以消除物流企业发展的障碍,破除条块分割、弥和市场间隙,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政府治理部门尤其要加强对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的监督,使物流市场规范发展、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提升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微观对策

  在上述提升物流服务业竞争力宏观对策的基础上,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先提升其国内竞争力,而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国内市场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基,物流企业要继续保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项目,缩短与强势企业之间的差距,最基本的任务是要保持目前所具有的优势。在现有的物流网络、运输和仓储能力上追加投资,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硬件实力。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我国物流企业要首先植根于国内物流市场,然后扩展临近市场,最后向世界市场扩展。


  切实抓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应用的有利时机。互联网的形成和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使物流供给链不断延伸,物流服务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展;另一方面使货物的实时跟踪成为可能。配合物流网络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物流系统治理软件,提高运输与仓储治理的效率,强化储运优势。非凡要采用新型运输和仓储技术,如双层集装箱、超大型集装箱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拖挂车,使物流业生产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


  加大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力度,增强国内物流企业市场运作、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逐步变竞争劣势为优势。软件实力是提高国内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占有率;改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利器。物流企业应按照现代物流市场的要求,提高治理水平,实施灵活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改善服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实施战略联盟与合作。物流联盟已成为目前物流企业增加实力、迅速扩张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近来世界物流十强企业纷纷通过业务整合、企业间并购和联合来巩固市场、拓展业务、增加盈利。如世界上最大的包裹速递和货运物流企业UPS连续收购法国一家零配件物流服务商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两家物流公司,开展零配件物流服务;2001年又收购美国飞驰公司、美国第一银行和一家零售企业,不仅扩大了速递的业务范围,而且新增了资金链上的增值服务。我国物流企业也要重视资本经营,通过股权转换、联合和兼并,迅速增强企业实力,扩大服务范围,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此外,国内物流企业间在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客户服务、信息沟通等方面加强合作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与金融、生产制造业的合作,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为物流市场竞争中的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融网(www.ipo.hk),创建于2011年,十年如一日,专注专业:企业投融资、IPO上市咨询辅助、定增、供股、发债、并购、重组、买卖壳资源、财经公关等业务,一站式金融机构及业务对接平台。

    投融资俱乐部,入驻120万+ 机构会员,会员可发布及对接投融资需求、筛选优质项目、企业上市辅导、兼并收购等投行业务信息,在线结识更多人脉,构建投融资与上市服务生态圈。

    欢迎各类机构洽谈合作。

邮箱:service@ipo.hk
电话:0755-33572246



发表评论
0评